关于缠师几何结构的说明(一)
缠师草图是在2007年6月23日16:15:21写的文章中的两幅草图(62课之前),先看第一幅草图,具体图例如下:
图片
按照缠师的说法,图一里的图形都是等价的,都是一线段。如果图中都是一个线段的话,那么图中的每一画都应该是一笔,由至少三笔构成一个线段。
分析此图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按照缠师后期的线段定义来分析。一种是按照走势类型来分析。
在分析之前,先说说关于笔的事由。
那么关于缠师的笔概念,在之前的文章中是否有出现过,可以肯定的说是没有,唯一出现的是分笔成交,具体可见原文22课中“尾市几笔就拉起来”,其图右下角有个分笔,缠师的笔概念雏形应该是出自于此处,如下图:
图片
在2007-01-1821:45:51的答疑中缠师是这样解释的“一般来说,最精确的、最低级别的图,就是每一笔成交按次序排列而成的图,现在看的1分钟图,已经有点粗糙了。但对于大一点的走势来说,影响不大。”
原文27课中,缠师对区间套的解释中提到了对于笔的说明,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缠师对笔的研究已经很早就出现了,从这里也就证明了缠师的文章并不是随意发出来的,应该是有备、有谋而发,看当初的原文:
“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,理论上,大级别的转折点,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,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。(当本ID十几年前发现这个定理时,有一个坏毛病,总是希望在实际操作上也精确到笔,因此还发明了其他古怪的看盘方法,不过这些其实都意义不大,1分钟的背驰段,一般就是以分钟计算的事情,对于大级别的转折点,已经足够精确了,对大资金,基本没什么用处。)”(注:缠师说的十几年前,按照2007年开始推算,也就是在九十年代初或者中旬,缠师就发现了这个规律。这是缠论最初的笔背驰雏形)
这里缠师首次提到了笔背驰的概念,可见笔是缠论最早的基础概念。
再看原文35课中的说明:
“所谓的最低级别,就如量子力学的量子概念,物理世界不是想当然地无限连续的,而市场的交易同样如此。最严格去定义,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,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,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。有一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,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;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,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,如果第二个中枢比第一个高,那就是上涨走势类型,反之就是下跌走势类型。”(注:一字板的最小一分钟中枢概念就出之于此。)
(再注:为什么打板最能体现笔是最低级别的概念,因为分笔级别,是看盘口摆单与拉升情况的,这些都需要你的盘口感觉特别好)
再看2007-04-11的答疑:
“2007-04-1116:39:23
问:女王,对各个级别的中枢分辨还是糊涂啊?譬如连续10天涨停,又连续5天跌停, 又连续10天涨停,又连续5天跌停,没有一个日线中枢,这样构不构成周线中枢啊?是不是周线中枢形成前一定要形成日线级别上的3段走势? 可不可以是30分钟级别上的?
答:中枢级别和幅度没有必然的关系。没有日线3段,怎么会有周线中枢?如果是30分钟,就至少要9段,那也自然形成3段日线的。
再问:但是这种情况,周线图上有“下上下”三段了。如果这样的话,就是某级别图上的3段重叠不一定构成中枢了,依次推下去,每个级别图都不一定, 实际上看到的中枢不一定是中枢了。这个看图判断中枢有点不确定性啊?
答:不是随意三段就可以,是三段次级别,你在次级别上没有中枢,那当然不是,谁告诉你看到“上下上”就是中枢的?而且前面说过,最准确的中枢分析,应该从分笔开始,逐步扩上去,但这样太麻烦,所以就可以用1分钟之类的代替,实际效果是一样的。”
(注:这里缠师提到分笔中枢的概念,就是说笔中枢是最低级别的,随后递归到线段中枢。同时这里也说明了在一分钟图形上,直接用线段表示中枢的原因。)
一直到了54课,缠师才提到了分笔操作,也就是真正笔的概念才出现,但这里缠师也仅仅是说明每一笔其实就是一线段,形成的笔中枢就是线段中枢,没有比一分钟级别更小的级别,所以在一分钟图上用笔来表示线段。(这里关于笔与线段的分析在53课与54课中都有说明,缠友可以再阅读原文。再者关于级别与递归的缠论逻辑,将有专章分析,这些都是与笔与线段相同的)
真正到了62课,缠师才将笔与线段做了严格的定义,至此,真正的笔与线段才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和呈现。
上面我们对笔的来历做了分析研究,下面我们重点逐一分析上面的草图内容。
在分析以上图形时,首先要说明几点:
第一:分析图形的级别是本级别也可以是本级别以下的级别;
第二:笔是最低级别的构件,笔之后才是线段,如果笔是一个级别,那么线段就是比笔高一级别的;(那么比线段更高一级别的是什么?)
第三:笔和线段都可以在本级别上呈现,也可以在不同级别上呈现。如果都在本级别上呈现,那么走势类型只能用线段来呈现,笔可画可不画。如果本级别上只画线段(一画),那么本级别的走势类型就是由多个一画组成。
第四:这里需要重点说明是缠师后期线段与前期一段的区别,线段是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,而一段可以是一笔(54课实例),也可以是高低点的连线(54课实例),也可以不是高低点的连线,仅仅只是一画,只要其满足缠论走势中枢的次级别定义即可。在本级别上是很难严格画出内部结构。
图片
注(一):此图为一段,由三笔构成。
在本级别上分析(观照),此图由顶底分型构成图中一笔(黑色),再由至少三笔再构成一段(虚红色箭头)。此时的红色箭头又是在本级别的大级别上又构成一笔。具体入下图例:
图片
图片
以上就是站在笔与线段的级别上来分析缠论的逻辑,每一个周期级别都是笔的开始,也可以是线段的开始,由笔与线段构成了缠论走势的基本逻辑。所以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笔逻辑,更是线段逻辑,因此级别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级别不同,逻辑不同,买卖点就不同。
注(二):若将此图中一画看成一段,那么图中就是三段。此看法类似于原文54课的图形分析。也就是先假设了此图形的次级别是线段,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。注意此时的看法是没有笔的概念,因为你在本级别上看不见笔,只能看到高低点。【注:此时的高低点连线,缠师简称为一段,而非一线段。零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解释】此后所有的分析就是以段为概念进行分析了。线段构成中枢,中枢只存在于次级别之上,本级别之上是看不见显形的中枢,在本级别之上,看到的可能是几根K线重合,也可能是高低点之间的重合,也可能是一个重合的价位。那么这第二种分析方法就是以中枢为基础逻辑进行走势类型的分析,此时,我们研究的是走势类型,研究的是中枢,研究的是三类买卖点。【注:零师对此的解释引用了“走势原貌”这个概念】
按照这种分析方式,那么上图就是三段形成了一个中枢,中枢区间是12。注意此时的中枢是在本级别上观照和分析的。
原文54课图形如下:
图片
图中的点位都是高低点的连接,与分型、笔是没有关系的。
总之,这两种分析图形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,笔与线段中,你可以不管三类买卖点,只看分型、笔、线段。而中枢的分析方式中,所有的基础都是线段,我们要分析中枢,分析走势类型,分析三类买卖点。这两种方式的灵活应用,可以让你自然而然生成零向量。反而,不熟练、逻辑混乱的应用,将会使你产生盲目自信,继而出现千人千缠的结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